特應性皮炎與濕疹存在交叉但不等同,特應性皮炎屬于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濕疹是更廣泛的皮膚炎癥總稱。特應性皮炎具有遺傳傾向和特定診斷標準,濕疹則涵蓋多種非特異性皮炎表現。
1、定義差異:特應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過敏體質相關的慢性皮膚病,診斷需符合瘙癢、典型皮損形態和分布、個人或家族過敏史等標準。濕疹泛指多種原因導致的表皮炎癥反應,包括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亞型,缺乏特異性診斷指標。
2、發病機制:特應性皮炎存在皮膚屏障基因突變和免疫異常,如FLG基因缺陷導致絲聚蛋白減少,Th2型免疫反應過度激活。濕疹的發病機制更復雜多樣,可能由外界刺激、微生物感染或系統性疾病繼發引起。
3、臨床表現:特應性皮炎呈現年齡階段性特征,嬰兒期以面部滲出性紅斑為主,兒童期出現肘窩腘窩苔蘚樣變,成人期表現為全身干燥性皮損。濕疹的皮損形態單一,多局限于接觸部位,常見紅斑、丘疹、水皰等急性炎癥表現。
4、伴隨癥狀:特應性皮炎患者常合并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特應性疾病,血清IgE水平顯著升高。濕疹患者通常無系統過敏表現,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指標。
5、治療側重:特應性皮炎需長期維持治療,強調皮膚屏障修復和免疫調節,使用潤膚劑、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生物制劑等。濕疹治療更側重去除誘因和短期對癥處理,采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控制急性癥狀。
特應性皮炎患者需建立長期皮膚護理方案,每日使用含神經酰胺的潤膚劑,避免羊毛等刺激性衣物。飲食上注意記錄食物日記,常見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雞蛋、堅果等。適度游泳等低刺激運動有助于改善體質,但需及時沖洗氯殘留。環境控制保持濕度50%-60%,定期除螨減少過敏原暴露。急性發作期可采用濕包裹療法,夜間戴棉質手套防止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