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糞便中,可通過污染的食物、水源或密切接觸傳播給他人。
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后潛伏期通常為2-6周。傳染性最強的階段是潛伏期末期和黃疸出現前1-2周。典型癥狀包括乏力、食欲減退、惡心、腹部不適、深色尿液和黃疸。兒童感染可能無癥狀,但仍有傳染性。
1、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方式為攝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生食貝類、未洗凈的蔬菜水果是常見傳染源。與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或發生性接觸也可能傳播。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更容易發生水源性暴發。
2、預防措施:
接種甲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海鮮,水果蔬菜要徹底清洗。飯前便后規范洗手。感染者應隔離至黃疸出現后1周,其排泄物需消毒處理。密切接觸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進行暴露后預防。
日常需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處理食物前洗手,避免飲用未經消毒的水。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感染者恢復期需注意休息,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油膩食物加重肝臟負擔。適當補充維生素有助于肝功能恢復,可進行輕度活動但需避免勞累。家庭成員應分開使用餐具并定期消毒,衣物床單需高溫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