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不會出現不停出血的情況。正常月經周期為21-35天,經期持續2-7天,總失血量約20-80毫升。
月經是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脫的生理現象,受激素調控呈現規律性出血。若出血時間超過7天或單日需更換衛生巾超過10片,需警惕異常子宮出血。異常出血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或凝血功能障礙有關,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
1. 生理性經期出血特點:
健康女性月經呈暗紅色,含子宮內膜碎片和宮頸黏液。出血量在經期第2-3天達高峰后逐漸減少,不會出現持續性大量出血。經血不凝固因含纖溶酶原激活物,過度稀釋或鮮紅色出血需就醫排查。
2. 病理性出血常見原因:
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占青春期患者的90%,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不成熟相關。育齡期患者需排除子宮腺肌癥、宮內節育器刺激等器質性疾病。圍絕經期婦女異常出血中,子宮內膜病變發生率可達10%-15%。
維持規律作息有助于激素平衡,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寒涼飲食。若出現血塊直徑大于2.5厘米、每小時浸透一片衛生巾或伴隨頭暈乏力,建議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查。貧血患者可適量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