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多數情況下可以治愈。具體治療效果與病因、個體體質及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需通過規范診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實現癥狀改善。
1、功能性月經失調的治愈:
由精神壓力、過度節食或作息紊亂引發的月經失調,通過心理疏導和習慣調整可恢復。建議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采用瑜伽、冥想緩解焦慮,配合當歸、益母草等藥食同源食材調理。體重指數低于18.5者需逐步增加優質蛋白攝入至每日60-80克,持續3個月周期監測基礎體溫變化。
2、器質性病變導致的月經失調: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需長期管理,通過二甲雙胍調節代謝,配合克羅米芬促排卵。子宮內膜異位癥需根據年齡選擇地諾孕素或GnRH-a類藥物,重度者可行腹腔鏡病灶切除術。這類疾病雖難根治,但規范治療可使80%患者恢復規律月經,術后每3個月需復查超聲和激素六項。
日常需記錄月經周期、經量及伴隨癥狀,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有氧運動,BMI超標者應將體重控制在24以下。出現持續閉經或異常出血時,需排查垂體瘤等病變。建立晝夜節律、保持會陰清潔、適度補充維生素E和B族,有助于維持生殖軸功能穩定。中醫辨證屬氣滯血瘀者可嘗試針灸三陰交、血海等穴位,肝腎虧虛者適用熟地黃、山茱萸組成的左歸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