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育可通過心理疏導、藥物干預、手術清除、中醫調理、定期復查等方式處理。胎停育通常由胚胎染色體異常、母體內分泌失調、子宮結構異常、免疫因素、感染等因素引起。
1、心理疏導:
確診胎停育后需及時進行心理干預,避免自責或焦慮情緒影響后續妊娠計劃。建議通過專業心理咨詢、夫妻互助小組等方式緩解情緒,必要時可短期使用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藥物輔助治療。
2、藥物干預:
針對孕酮不足導致的胎停育可補充黃體酮膠囊,感染因素需根據藥敏結果使用阿奇霉素、頭孢曲松等抗生素。免疫異常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分子肝素、潑尼松進行免疫調節治療。
3、手術清除:
稽留流產需行負壓吸引術或鉗刮術清除妊娠組織,術后需預防性使用多西環素預防感染。宮腔粘連高風險患者建議術后放置球囊支架,合并子宮畸形者需同期行宮腔鏡矯形手術。
4、中醫調理:
流產后可用當歸、黃芪等藥材配伍調理氣血,針灸選取關元、三陰交等穴位改善子宮血供。體質辨證屬腎虛者推薦滋腎育胎丸,血瘀型可服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方。
5、定期復查:
術后每周監測血HCG降至正常,超聲確認宮腔無殘留。建議間隔3-6個月再孕,孕前需復查甲狀腺功能、抗磷脂抗體等指標。既往兩次胎停育者應進行夫妻雙方染色體檢測。
流產后飲食宜多攝入動物肝臟、深色蔬菜補充鐵元素,避免生冷辛辣刺激。術后1個月內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每日監測體溫預防感染。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3個月后逐步恢復常規鍛煉。備孕階段需每日補充葉酸400μg,保持BMI在18.5-23.9之間。有復發性流產史者建議孕早期每周監測孕酮及HCG翻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