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性前置胎盤是妊娠期胎盤附著位置異常的疾病,胎盤下緣達到或接近宮頸內口但未完全覆蓋。該病可能由子宮內膜損傷、多胎妊娠、胎盤形態異常、剖宮產史、高齡妊娠等因素引起,可通過超聲監測、限制活動、預防貧血、緊急剖宮產、產后出血防治等方式干預。
1、子宮內膜損傷:多次人工流產或宮腔操作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胎盤為獲取足夠血供向下延伸。建議孕前完善宮腔鏡檢查,妊娠期避免劇烈運動,定期監測胎盤位置變化。
2、多胎妊娠:雙胎或三胎妊娠時子宮過度膨脹易導致胎盤面積增大。需增加產檢頻率至每兩周一次,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補充鐵劑預防胎兒生長受限。
3、胎盤形態異常:副胎盤或膜狀胎盤等特殊形態可能影響正常著床。通過三維超聲明確胎盤類型,孕28周后禁止性生活,出現無痛性陰道流血立即就診。
4、剖宮產史:子宮瘢痕處血供較差促使胎盤向宮頸方向生長。瘢痕子宮孕婦需在孕12周前明確胎盤位置,血紅蛋白低于100g/L時需輸注紅細胞懸液。
5、高齡妊娠:35歲以上孕婦血管彈性下降影響胎盤定位。每日補充400μg葉酸,控制體重增長不超過12kg,備血準備應對突發大出血。
孕28周前診斷為邊緣性前置胎盤者應每日攝入30mg元素鐵,選擇游泳等非負重運動,睡眠時抬高臀部15°。出現每小時浸透一片衛生巾的出血量或規律宮縮時,需立即啟動緊急剖宮產預案。產后需持續心電監護24小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促進子宮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