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可通過抗病毒治療、鎮痛管理、皮膚護理、物理療法、免疫調節等方式治療。帶狀皰疹通常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免疫力下降、年齡增長、慢性疾病、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
1、抗病毒治療: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能縮短病程并降低并發癥風險。常用藥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需在皮疹出現72小時內開始用藥。抗病毒治療對預防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具有顯著效果。合并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長療程至7-10天。
2、鎮痛管理:疼痛控制是治療核心環節,根據疼痛程度采用階梯式方案。輕度疼痛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中重度疼痛需聯合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神經病理性疼痛藥物。頑固性疼痛可考慮局部利多卡因貼劑或神經阻滯治療。
3、皮膚護理:保持皮損清潔干燥可預防繼發感染。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后涂抹爐甘石洗劑或抗生素軟膏。水皰未破潰時可外用噴昔洛韋乳膏,破潰后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避免搔抓和衣物摩擦,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皮膚刺激。
4、物理療法:紫外線照射可促進皮損結痂愈合,超短波治療能緩解局部炎癥反應。急性期后采用半導體激光治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紅外線照射對神經修復具有促進作用。物理治療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每周2-3次為宜。
5、免疫調節:胸腺肽注射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轉移因子口服液能調節Th1/Th2細胞平衡。維生素B1、B12聯合甲鈷胺營養神經,靈芝孢子粉等免疫增強劑有助于減少復發。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腫瘤患者應評估免疫抑制劑使用情況。
帶狀皰疹患者需保證每日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雞蛋、魚肉,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橙子等水果。急性期避免劇烈運動,恢復期可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溫和鍛煉。保持規律作息,皮損結痂前避免公共浴池接觸,貼身衣物需高溫消毒。出現視力改變、排尿障礙或持續高熱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