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糖孕婦需通過定期血糖監測、超聲檢查、胎心監護、胎動計數及臍血流監測等方式評估胎兒健康狀況。主要監測手段包括血糖控制評估、胎兒生長發育監測、胎盤功能檢查、胎兒宮內狀態評估及并發癥篩查。
1、血糖監測:
孕婦需每日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1-2個月檢測一次。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5.3mmol/L、餐后1小時≤7.8mmol/L、餐后2小時≤6.7mmol/L。持續高血糖可能導致胎兒高胰島素血癥,增加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風險。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可輔助評估血糖波動規律。
2、超聲檢查:
妊娠18-24周需進行胎兒系統超聲篩查,28周后每4-6周復查胎兒生長發育。重點監測胎兒腹圍、羊水指數及胎盤成熟度。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胎兒腹圍增長過快是巨大兒的早期預測指標,羊水過多可能提示血糖控制不佳。三維超聲可輔助評估胎兒皮下脂肪堆積情況。
3、胎心監護:
妊娠32周起每周進行無應激試驗,34周后增加至每周2次。異常胎心監護圖形如基線變異減少、晚期減速等可能提示胎兒窘迫。合并血管病變的孕婦需提前至28周開始監護。電子胎心監護聯合生物物理評分可提高預測準確性。
4、胎動計數:
妊娠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小時記錄胎動,2小時內胎動少于10次需及時就診。妊娠期高血糖可能引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導致胎動模式改變。胎動減少常先于胎心異常出現,是胎兒缺氧的早期信號。
5、臍血流監測:
通過多普勒超聲評估臍動脈收縮期與舒張期血流比值,妊娠34周后異常血流頻譜提示胎盤灌注不足。合并子癇前期或胎兒生長受限時需每周檢測。子宮動脈血流監測可早期預測胎盤功能不全。
妊娠期高血糖孕婦應保持均衡飲食,每日分5-6餐進食,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40%-50%,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孕婦瑜伽。保證每晚7-8小時睡眠,側臥位可改善胎盤血流。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和腎功能評估,預防微血管病變。出現視力模糊、蛋白尿或血壓升高需立即就醫。產后6-12周需復查糖耐量試驗,評估糖尿病轉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