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判斷需結合癥狀表現和醫學檢查。典型癥狀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無力等,確診需通過影像學檢查。
一、常見癥狀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癥狀是腰部疼痛,疼痛可能向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或足部放射。久坐、彎腰或咳嗽時疼痛可能加重,平躺休息后可能緩解。部分患者會出現下肢麻木、刺痛或無力感,嚴重時可能影響行走。癥狀通常單側出現,但中央型突出可能引起雙側癥狀。
二、體格檢查要點:
醫生會通過直腿抬高試驗、股神經牽拉試驗等檢查神經根受壓情況。肌力測試可評估神經功能,如足背伸無力提示腰5神經根受壓,足跖屈無力提示骶1神經根受壓。感覺檢查可發現特定區域的感覺減退,反射檢查可能顯示膝反射或踝反射減弱。
三、影像學檢查方法:
X線平片可排除骨折、腫瘤等病變,但不能直接顯示椎間盤。磁共振成像能清晰顯示椎間盤突出部位、程度及神經受壓情況,是首選檢查方法。計算機斷層掃描適用于不能進行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可顯示骨性結構和椎間盤鈣化。脊髓造影結合CT檢查可用于復雜病例的評估。
四、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腰肌勞損、腰椎管狹窄、脊柱腫瘤等疾病鑒別。腰肌勞損疼痛范圍較局限,無神經根癥狀。腰椎管狹窄典型表現為間歇性跛行。脊柱腫瘤多有夜間痛、休息痛,可能伴隨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強直性脊柱炎多見于青年男性,有晨僵和活動后改善的特點。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正確坐姿,避免久坐久站,控制體重減輕腰椎負擔。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選擇硬板床,疼痛緩解后逐步恢復活動。可進行游泳、平板支撐等鍛煉增強腰背肌力量,避免劇烈扭轉和負重動作。飲食應保證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戒煙限酒。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時需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康復階段可配合物理治療,但需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切忌自行推拿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