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癥可通過甲磺酸倍他司汀、鹽酸氟桂利嗪、地芬尼多等藥物緩解,通常與前庭功能障礙、耳石癥、梅尼埃病、腦血管供血不足、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有關。
1、前庭抑制劑:
甲磺酸倍他司汀通過改善內耳微循環減輕眩暈癥狀,適用于梅尼埃病或前庭神經元炎。用藥期間需監測肝功能,避免與抗組胺藥聯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胃腸道不適,建議餐后服用。
2、鈣拮抗劑:
鹽酸氟桂利嗪可調節前庭系統血管張力,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發的眩暈效果顯著。慢性眩暈患者需連續用藥2-3個月,常見嗜睡副作用需警惕駕駛安全。合并抑郁癥狀者慎用。
3、抗眩暈藥物:
地芬尼多通過抑制前庭神經沖動緩解急性眩暈發作,適用于耳石癥復位后的殘余癥狀。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300mg,青光眼患者禁用。可能出現口干、視物模糊等抗膽堿能反應。
4、利尿劑:
氫氯噻嗪用于梅尼埃病的內淋巴積水治療,需配合低鹽飲食。長期使用需補鉀,定期檢測電解質。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用可能加重耳毒性。
5、抗焦慮藥物:
勞拉西泮適用于心因性眩暈發作,短期使用可阻斷焦慮-眩暈惡性循環。療程不超過4周,突然停藥可能引發戒斷反應。老年患者應減半劑量。
眩暈發作期建議低鹽低咖啡因飲食,避免突然轉頭動作。急性期臥床時保持頭部固定,緩解期可進行Brandt-Daroff前庭康復訓練。持續性眩暈或伴隨聽力下降、復視需神經內科就診,排除后循環梗死等危急情況。日常補充維生素D可能改善耳石代謝,太極拳等平衡訓練有助于前庭功能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