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皮手術存在感染風險,但通過規范操作和術后護理可有效降低發生率。
1、感染風險因素:
植皮感染與供皮區創面處理、受皮區血供狀況及術后護理密切相關。供皮區若消毒不徹底可能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受皮區若存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等基礎疾病會顯著增加感染概率。術中無菌操作不規范、術后敷料更換不及時均可能成為感染誘因。
2、預防感染措施:
術前需全面評估患者營養狀態與感染指標,控制血糖至8mmol/L以下。術中采用分層取皮技術減少真皮層損傷,使用聚維酮碘溶液徹底消毒。術后每日觀察皮片色澤與滲出情況,出現皮瓣發紫或膿性分泌物需立即進行細菌培養。常規預防性使用頭孢呋辛等二代頭孢菌素3-5天,對β-內酰胺類過敏者可改用克林霉素。
3、特殊人群防護:
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燒傷患者受皮區需定期進行創面清創。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可降低感染率40%,生物敷料如豬源膠原蛋白支架能促進血管化。術后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皮片移位,淋浴時使用無菌防水貼膜保護創面。
術后需保持高蛋白飲食促進創面愈合,每日攝入魚肉蛋奶等優質蛋白不少于1.2g/kg體重。補充維生素C每日200mg加速膠原合成,鋅元素15mg/d增強免疫力。恢復期進行關節被動活動防止瘢痕攣縮,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6個月以上。定期隨訪監測皮片存活情況,出現紅腫熱痛等感染征兆時需及時就醫進行創面處理與抗生素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