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外痔可通過溫水坐浴、藥物外敷、口服消炎藥、手術切除、改善生活習慣等方式治療。炎性外痔通常由久坐久站、飲食辛辣、排便用力、肛周感染、靜脈曲張等原因引起。
1、溫水坐浴:每日2-3次溫水坐浴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腫脹疼痛。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續10-15分鐘,可添加高錳酸鉀溶液輔助消炎。該方法通過物理熱療加速炎癥消退,適合輕度早期癥狀。
2、藥物外敷:外用痔瘡膏含利多卡因、氫化可的松等成分可鎮痛消炎。中藥制劑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含冰片、人工牛黃,能減輕肛周灼熱感。局部涂抹前需清潔患處,每日2-3次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
3、口服消炎藥:癥狀較重時可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地奧司明等靜脈活性藥物能改善微循環。伴有感染需聯用頭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療程5-7天。
4、手術切除:血栓性外痔或反復發作可選擇外痔切除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適用于混合痔患者。手術適應癥包括持續出血、劇烈疼痛或保守治療無效超過2周者,術后恢復需7-10天。
5、習慣調整:避免如廁超過5分鐘,減少咖啡酒精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每日飲水2000ml。久坐人群每小時起身活動,提肛運動每日3組每組15次。
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排便后使用柔軟紙巾。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避免騎行等壓迫運動。急性期疼痛明顯時可冰敷10分鐘緩解。若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醫,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2-4周癥狀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