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下方按壓疼痛可能由視疲勞、鼻竇炎、外傷、瞼腺炎、三叉神經痛等原因引起。
長時間用眼導致眼輪匝肌痙攣或眶周軟組織水腫,表現為按壓酸痛伴眼干澀。建議每小時閉眼休息5分鐘,熱敷眼周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熬夜及過度使用電子屏幕。
篩竇或上頜竇炎癥可能放射至眶下區,通常與鼻腔充血、膿涕有關。急性期可口服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鼻腔沖洗緩解癥狀。若伴隨發熱或持續頭痛需影像學檢查排除膿腫。
眶骨骨膜挫傷或軟組織損傷可引發局限性壓痛,常見于碰撞傷后48小時內。早期冷敷減輕腫脹,48小時后改為熱敷,避免揉壓患處。若出現視力模糊需排查眶壁骨折。
瞼板腺感染形成局部硬結時,可能波及眶下緣觸痛。早期可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聯合紅霉素眼膏,成熟后需切開排膿。反復發作需檢查血糖水平排除糖尿病。
眶下神經分支受血管壓迫或炎癥刺激時,表現為刀割樣疼痛突發突止。卡馬西平、加巴噴丁等藥物可緩解神經異常放電,嚴重者需考慮微血管減壓術。
日常建議補充維生素B族及Omega-3緩解神經炎癥,適度進行眼球轉動訓練增強眼肌協調性。避免用力擤鼻及眼部化妝品刺激,若疼痛持續超過72小時伴視力變化、面部麻木等癥狀,需盡早就醫排除眶蜂窩織炎或腫瘤性病變。飲食可增加深海魚、藍莓等抗氧化物攝入,冷熱交替敷法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