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皮疹通常表現為紅色斑丘疹或玫瑰疹樣皮損,多分布于軀干和面部,可能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需通過抗病毒治療控制病情。
艾滋病急性期皮疹多呈現直徑2-5毫米的紅色斑疹或丘疹,部分患者可見玫瑰疹樣改變。皮疹表面平坦或輕微隆起,通常不伴瘙癢或僅有輕度刺癢感。這種皮疹與普通病毒疹相似,但常持續2-3周不自行消退。
皮疹好發于前胸、后背及面部三角區,四肢較少受累。約60%患者出現向心性分布特點,即從軀干向四肢遠端遞減。口腔黏膜可能出現灰白色念珠菌感染斑塊,此為免疫缺陷的伴隨表現。
皮疹出現前1-2周常有38℃以上發熱,60%患者伴頸部、腋窩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出現咽痛、肌肉關節痛等類流感癥狀。這些表現與HIV病毒血癥導致的免疫系統激活有關。
需與梅毒二期疹、藥物過敏疹鑒別。梅毒疹常伴掌跖部銅紅色脫屑斑,藥物疹多有明確用藥史。HIV抗體檢測是確診依據,窗口期建議進行病毒載量檢測。
確診后應立即啟動抗病毒治療,常用方案包含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和多替拉韋組合。皮疹本身無需特殊處理,嚴重瘙癢可短期外用氫化可的松乳膏。治療2-4周后隨著病毒載量下降,皮疹逐漸消退。
急性期患者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抓撓導致感染。飲食需保證每日2000毫升飲水,適量補充維生素A、C、E。建議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所有性伴侶需同步接受HIV檢測,日常用品需單獨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