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腦脊液引流、營養支持、并發癥管理、康復訓練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B族鏈球菌感染、大腸桿菌感染、早產、產道感染、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是關鍵,常用藥物包括氨芐西林、頭孢噻肟、萬古霉素等。需根據腦脊液培養結果調整用藥,療程通常持續2-3周。治療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及血藥濃度。
對于顱內壓顯著增高者,需行腰椎穿刺引流或腦室引流術。嚴重腦積水可能需實施腦室腹腔分流術。手術干預需結合影像學評估,術后需預防導管相關感染。
采用母乳或早產兒配方奶喂養,熱卡需達到120-150kcal/kg/日。吞咽困難者可鼻飼喂養,必要時給予靜脈營養。需補充維生素K及微量元素預防出血傾向。
可能與腦室管膜炎、硬膜下積液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驚厥、意識障礙等癥狀。驚厥發作需使用苯巴比妥控制,硬膜下積液超過1cm需穿刺抽吸。聽力篩查需在病程后期完成。
存活患兒中20%-50%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需進行運動功能訓練、認知行為干預、語言康復等綜合治療。高壓氧治療對缺氧性腦損傷有一定改善作用。
堅持母乳喂養可增強嬰兒免疫力,每日進行被動關節活動預防肌肉攣縮。監測頭圍增長速率,定期進行Gesell發育量表評估。出院后需持續隨訪2年以上,重點觀察運動發育及聽力視力狀況。保持居住環境通風清潔,避免與呼吸道感染者接觸。疫苗接種需按糾正月齡重新規劃,特別注意補種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