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白內障無法自愈。該疾病由眼部外傷導致晶狀體混濁,需通過醫療干預恢復視力。
一、外傷性白內障的發病機制:
外傷性白內障多因眼球穿透傷、鈍挫傷或化學燒傷引起晶狀體囊膜破裂,導致房水滲入晶狀體纖維,造成蛋白質變性凝固。常見于機械性眼外傷、爆炸傷或運動傷害,兒童及青壯年群體發病率較高。早期可能僅表現為局限性混濁,隨著時間推移會發展為全白內障。
二、臨床分期與對應癥狀:
初期可見晶狀體前囊或后囊出現羽毛狀混濁,患者主訴眩光或單眼復視;進展期混濁范圍擴大至皮質層,視力降至0.3-0.5;成熟期整個晶狀體呈乳白色渾濁,視力僅存光感。部分患者會并發繼發性青光眼或葡萄膜炎。
三、必需醫療干預措施:
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是標準治療方案,手術時機需根據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眼壓等指標綜合判斷。對于兒童患者需在傷后2-4周內手術以避免弱視。術后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預防感染,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控制炎癥反應。
患者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及揉眼行為,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日常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及深綠色蔬菜,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保持血糖血壓穩定。每3個月需復查眼壓、角膜內皮及人工晶體位置,若出現眼紅眼痛需立即就診。建議在廚房等易發生眼外傷的場所佩戴防護眼鏡,兒童參與球類運動時使用運動護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