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需通過醫學檢測手段確認,常見方法包括乙肝五項檢測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
1、乙肝五項檢測:
乙肝五項檢測是篩查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礎項目,包含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及核心抗體五項指標。表面抗原陽性提示存在現癥感染;表面抗體陽性代表具有免疫力;e抗原陽性反映病毒復制活躍;核心抗體陽性可區分既往感染或現癥感染。單項或組合結果需由醫生結合臨床判斷。
2、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
通過PCR技術直接檢測血液中乙肝病毒遺傳物質含量,能準確反映病毒復制水平和傳染性強弱。該檢測適用于確診感染者評估病情、監測抗病毒治療效果,檢測靈敏度高,可發現隱匿性感染。
3、肝功能與影像學檢查:
肝功能檢測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可評估肝臟損傷程度,超聲或纖維化掃描能輔助判斷是否存在肝纖維化、肝硬化。這些檢查雖不能直接診斷乙肝,但對制定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日常需避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接種乙肝疫苗是有效預防手段。飲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食物攝入,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規律作息、戒酒、避免濫用藥物可減輕肝臟負擔,定期復查肝功能與病毒學指標。出現乏力、黃疸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慢性感染者每3-6個月應復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