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損傷可以采取預防措施降低發生風險。通過了解高危因素、規范醫療操作及加強術后護理,能有效減少醫源性或外傷性損傷概率。
一、醫源性損傷的預防:
手術操作是輸尿管損傷的主要誘因,婦科、泌尿外科及盆腔手術需特別警惕。術前通過影像學評估輸尿管走行,術中采用熒光顯影或留置輸尿管支架管輔助定位。腹腔鏡手術中避免過度電凝止血,分離組織時保持視野清晰。對于復雜腫瘤病例,可聯合多學科會診制定手術路徑。
二、外傷性損傷的防范:
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外力沖擊可能導致輸尿管斷裂。日常需遵守交通規則、佩戴防護裝備,高空作業時系好安全繩。運動時避免腰部猛烈撞擊硬物,騎行人群建議穿戴防摔護具。若遭遇腰腹部劇烈外傷,應及時就醫排除內臟損傷。
三、疾病相關風險控制:
泌尿系結石、腫瘤或盆腔炎癥可能間接導致輸尿管病變。定期體檢篩查泌尿系統異常,結石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量,減少草酸鈣攝入。盆腔放療患者應通過超聲監測輸尿管通暢度,出現腎積水需及時解除梗阻。
預防輸尿管損傷需從生活防護與醫療管理雙管齊下。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飲水量維持尿流沖刷,避免長時間憋尿。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群支撐力,久坐人群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術后恢復期選擇低纖維飲食減輕腸道壓迫,三個月內避免提舉重物或劇烈扭轉腰部。出現不明原因腰酸、血尿或尿量驟減時,應立即進行泌尿系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