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早期篩查需要結合臨床癥狀觀察和專業醫學檢查。若發現口腔黏膜出現超過兩周不愈的潰瘍、異常白色或紅色斑塊、不明原因腫塊,或伴隨持續性疼痛、吞咽困難等癥狀,建議立即到口腔頜面外科就診。醫生會通過視診、觸診初步判斷,必要時進行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確診,這是診斷的金標準。影像學檢查如CT或MRI可輔助評估腫瘤范圍及轉移情況。
一、自我觀察與初步判斷:
日常可對鏡檢查口腔黏膜變化,重點觀察頰部、舌緣、牙齦等易發部位。癌前病變常表現為黏膜白斑白色角化斑塊或紅斑,表面粗糙且邊界不清。若發現黏膜增厚、硬結或長期不愈的糜爛,需警惕惡變可能。同時注意是否有持續性口腔麻木感、牙齒松動移位等非典型癥狀,這些可能是腫瘤侵犯神經或骨組織的信號。
二、專業醫學檢查流程:
專科醫生會采用染色劑輔助檢查如甲苯胺藍染色,異常區域著色后可針對性取樣活檢。對于深部腫瘤,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能快速判斷性質。目前多采用手術切取或鉗取活檢,確保獲取足夠組織進行病理分級。部分病例需配合脫落細胞學檢查,尤其適用于表面潰爛的病灶。影像學檢查中,增強CT能清晰顯示腫瘤浸潤深度,而PET-CT對淋巴結轉移檢出率更高。
預防性篩查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口腔專科檢查,高風險人群長期吸煙飲酒者、HPV感染者應縮短至每半年。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避免咀嚼檳榔等致癌物,出現可疑癥狀時避免自行用藥掩蓋病情。確診后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配合放化療可提高生存率,五年生存率早期可達80%以上,晚期則顯著降低,強調早診早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