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破裂通常發生在臨產前或分娩過程中,是分娩啟動的重要標志之一。醫學上稱為胎膜早破PROM,指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的現象。
1、足月胎膜早破:
妊娠滿37周后發生的胎膜破裂屬于足月胎膜早破,約占所有分娩的8%-10%。此時胎兒已發育成熟,破膜后24小時內多數孕婦會自然發動宮縮。若12小時未臨產需考慮催產素引產,破膜超過18小時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足月胎膜早破可能與胎位異常、羊水過多、宮頸機能不全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陰道突然流出清亮液體、持續少量滲液等癥狀。
2、未足月胎膜早破:
妊娠37周前發生的胎膜破裂稱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發生率為2%-4%。孕周越小對胎兒威脅越大,34周前需絕對臥床并使用宮縮抑制劑、糖皮質激素促進胎肺成熟。主要危險因素包括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壓力增高、營養缺乏等,可能伴隨發熱、腹痛等感染征象。根據孕周不同采取期待治療或終止妊娠,28周前保胎成功率約50%。
孕婦出現陰道流液應立即平臥就醫,避免直立行走加重臍帶脫垂風險。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每日監測體溫4次,記錄羊水性狀和胎動情況。飲食宜高蛋白、高維生素,限制鈉鹽攝入預防水腫,臥床期間每2小時翻身預防血栓。未足月破膜者建議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定期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評估胎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