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變主要位于四肢中小動靜脈,以下肢遠端血管受累最為典型,病變呈節段性分布。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最常累及脛前動脈、脛后動脈及腓動脈等下肢中小動脈。血管內膜增生導致管腔狹窄,中層纖維化使血管彈性喪失,外膜周圍可見炎性細胞浸潤。典型表現為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約40%患者可同時出現尺動脈、橈動脈等上肢遠端動脈病變。手指遇冷后出現蒼白-紫紺-潮紅的雷諾現象是常見早期癥狀,嚴重者可發展為指端潰瘍。橈動脈搏動檢測是重要診斷依據。
病變常同時侵襲與動脈伴行的中小靜脈,表現為游走性淺靜脈炎。皮下可觸及條索狀硬結,皮膚出現紅斑壓痛。靜脈受累程度與動脈病變呈正相關,是疾病進展的重要標志。
末梢微血管床受累導致組織灌注不足。甲襞毛細血管鏡檢查可見管袢減少、形態扭曲。毛細血管血流淤滯引發組織缺氧,是靜息痛和壞疽發生的病理基礎。
少數病例可累及腸系膜動脈、冠狀動脈等內臟血管。腸系膜血管病變表現為餐后腹痛、體重下降;冠狀動脈受累可能引發不典型心絞痛。這些特殊部位病變需通過血管造影確診。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需嚴格戒煙并避免受寒,每日進行Buerger運動促進側支循環建立。飲食應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推薦魚肉、豆制品等抗炎食物。定期監測足部皮溫、顏色變化,出現潰瘍需立即就醫。血管超聲檢查應每3-6個月復查,評估病變進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