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鈉灼傷皮膚可通過大量清水沖洗、中和處理、藥物涂抹、創面保護、就醫評估等方式處理。該損傷通常由強堿腐蝕、蛋白質溶解、深層組織滲透、繼發感染、瘢痕形成等原因引起。
1、沖洗稀釋:立即用流動清水持續沖洗15分鐘以上,水流壓力不宜過大避免沖擊創面。沖洗可稀釋堿性物質濃度,降低組織損傷程度,同時帶走殘留化學物質。注意避免使用熱水以免加速腐蝕,眼部灼傷需翻開眼瞼沖洗。
2、酸堿中和:沖洗后可用5%醋酸溶液或3%硼酸溶液濕敷10分鐘。弱酸溶液能中和殘留堿液,但需注意中和反應會產生熱量,需交替使用冷水紗布冷敷。禁止未經沖洗直接中和,避免加重熱損傷。
3、藥物處理:創面涂抹磺胺嘧啶銀乳膏預防感染,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疼痛明顯者可口服布洛芬緩解炎癥反應,避免使用油性藥膏封閉創面。水皰直徑>1cm需無菌抽吸處理。
4、創面護理:覆蓋無菌凡士林油紗和泡沫敷料,保持創面濕潤環境。每日更換敷料觀察有無紅腫滲液,深度灼傷需使用藻酸鹽敷料吸收滲液。避免撕脫表皮組織,修剪指甲防止抓撓。
5、醫療干預:Ⅲ度灼傷或面積>5%需急診清創,必要時行焦痂切開減壓術。伴有眼損傷需眼科裂隙燈檢查,呼吸道吸入者需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動態監測電解質平衡,警惕代謝性堿中毒。
處理期間需穿著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每日補充高蛋白食物如雞蛋、魚肉促進組織修復。恢復期使用硅酮凝膠預防瘢痕增生,避免日光直射新生皮膚。接觸氫氧化鈉時應佩戴防化手套、護目鏡等防護裝備,工作場所需配備緊急沖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