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疾病可能引起無精癥。男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腦-垂體-睪丸軸調控,該內分泌軸異常會導致精子生成障礙。常見如垂體瘤、高泌乳素血癥等疾病,可能通過干擾促性腺激素分泌,間接影響睪丸生精功能。
一、下丘腦-垂體疾?。?/h3>
下丘腦或垂體病變是導致無精癥的重要內分泌因素。顱咽管瘤、垂體腺瘤等占位性病變可能壓迫垂體組織,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這類患者血液檢查可見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水平降低,睪丸體積偏小且質地柔軟。治療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手術或藥物干預,部分患者通過補充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可恢復生精功能。
二、高泌乳素血癥:
血清泌乳素水平異常升高會抑制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颊叱0橛行杂麥p退、勃起功能障礙,精液分析顯示精子數量銳減甚至無精子。垂體泌乳素瘤是常見病因,藥物治療可選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當泌乳素水平控制正常后,約60%患者的生精功能可逐步改善。
三、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激素直接影響睪丸支持細胞功能。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睪丸生精上皮易出現退化,而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導致促性腺激素脈沖式分泌異常。這類患者往往伴有精液量減少、精子活力下降,嚴重者可發展為無精癥。規范治療甲狀腺疾病后,多數患者的生精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恢復。
四、腎上腺疾病: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患者由于21-羥化酶缺乏,導致腎上腺合成過量雄激素。這些雄激素會反饋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長期未治療可能造成睪丸萎縮。庫欣綜合征患者的高皮質醇血癥同樣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功能。早期診斷和激素替代治療對保護生育能力至關重要。
內分泌疾病相關無精癥患者需定期監測激素水平和精液質量。飲食應保證鋅、硒等微量元素攝入,適量食用牡蠣、堅果等食物。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慢跑等有氧活動。合并肥胖者需控制體重,減少高糖高脂飲食。心理疏導同樣重要,焦慮情緒可能加重內分泌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