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過快可能由母體發熱、胎兒缺氧、母體貧血、胎盤功能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吸氧治療、糾正貧血、控制感染、調整母體體位、藥物干預等方式改善。
1、母體因素:
妊娠期母體發熱或感染可能刺激胎兒心率增快,體溫每升高1℃胎兒心率約增加10次/分鐘。輕度發熱可通過物理降溫處理,嚴重感染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胎兒安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類、頭孢類。
2、缺氧代償:
胎兒宮內缺氧時會出現代償性心率加快,可能與臍帶受壓、胎盤早剝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胎動異常。急性缺氧需立即采取左側臥位并吸氧,慢性缺氧需監測胎心變異度,必要時進行剖宮產終止妊娠。
3、貧血影響:
母體重度貧血時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胎兒為維持氧供會加快心率。孕期應定期檢測血紅蛋白,缺鐵性貧血可補充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同時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攝入。
4、胎盤異常:
胎盤功能減退或血管病變會導致胎兒循環阻力增加,可能與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有關,超聲檢查可見胎盤鈣化。控制基礎疾病是關鍵,必要時使用硝苯地平、拉貝洛爾等降壓藥物改善胎盤灌注。
5、心臟病變:
胎兒心臟傳導系統異常或結構畸形可能導致持續性心動過速,通常表現為心率>160次/分鐘且持續10分鐘以上。胎兒超聲心動圖可明確診斷,嚴重心律失常可經母體使用地高辛、氟卡尼等藥物進行宮內治療。
日常建議每日進行胎動計數,選擇左側臥位改善子宮胎盤血流,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適度進行孕婦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長時間仰臥。如胎心持續>160次/分鐘或合并胎動減少,需立即就醫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評估。妊娠期保持情緒穩定,定期產檢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