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單側通氣不暢可通過鼻腔沖洗、熱敷按摩、體位調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可能由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鼻腔異物、鼻息肉等因素引起。
生理鹽水沖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過敏原,減輕黏膜水腫。使用洗鼻壺或噴霧裝置,每日1-2次,水溫控制在37℃左右。沖洗后配合擤鼻動作,避免用力過猛導致耳部不適。
溫熱毛巾敷于鼻梁及兩側迎香穴,每次1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拇指按壓印堂穴、鼻通穴,順時針揉動各30次,緩解鼻甲充血。睡前操作效果更佳,避免高溫燙傷皮膚。
側臥時上方鼻腔通氣量增加,可通過更換睡姿暫時改善癥狀。枕頭高度調整至15-20厘米,減少鼻腔靜脈淤血。長時間單側阻塞需排查病理性因素。
可能與細菌感染、變態反應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膿涕、嗅覺減退等癥狀。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可減輕炎癥,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適用于過敏性鼻炎。血管收縮劑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
頑固性阻塞需考慮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術、下鼻甲部分切除術等。術后48小時內需填塞止血紗布,定期復查避免鼻腔粘連。伴有鼻息肉者需聯合息肉摘除術。
日常增加獼猴桃、菠菜等維生素C攝入,游泳鍛煉可增強鼻腔適應力,寒冷季節佩戴口罩減少冷空氣刺激。若伴隨頭痛、鼻出血或癥狀持續兩周未緩解,需耳鼻喉科就診排除腫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