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癢癥可通過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局部麻醉劑、中藥制劑等方式治療。瘙癢癥通常由皮膚干燥、過敏反應、神經功能障礙、肝膽疾病、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藥物通過阻斷組胺H1受體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瘙癢。這類藥物適用于蕁麻疹、濕疹等過敏性皮膚病,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2、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外用制劑能快速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炎癥性皮膚病,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
3、免疫調節劑: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通過調節T細胞功能改善特應性皮炎。這類藥物不含激素,適合面部等薄嫩部位,使用初期可能出現灼熱感。
4、局部麻醉劑:利多卡因乳膏、普魯卡因軟膏通過阻斷神經傳導緩解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適用于局限性瘙癢,需避免大面積使用防止全身吸收。
5、中藥制劑:防風通圣丸、消風止癢顆粒具有祛風除濕功效,適合慢性蕁麻疹。外用爐甘石洗劑可收斂止癢,但皮膚破損時禁用。
日常護理需保持皮膚濕潤,使用含尿素、神經酰胺的潤膚霜。避免搔抓、熱水燙洗等刺激,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海鮮,適量補充維生素A、E。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溫水浴后及時涂抹保濕劑。癥狀持續加重或伴皮損滲液需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