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屬于妊娠期嚴重并發癥,需立即就醫干預。
子癇前期是在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及多器官功能損害的綜合癥。慢性高血壓患者并發子癇前期時,血壓進一步升高可能導致胎盤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胎兒生長受限、胎盤早剝等風險。母體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腎功能損害等表現,嚴重時可發展為子癇抽搐,危及母嬰生命。
1、疾病監測與臨床管理:
患者需每周監測血壓變化及尿蛋白水平,定期評估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胎兒生長發育情況。血壓控制目標為收縮壓低于140mmHg、舒張壓低于90mmHg。臨床常用降壓藥物包括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緩釋片等,需在產科及心血管科醫師共同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2、多學科協作診療:
此類患者需產科、心血管內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聯合管理。孕34周前發病者需評估延長孕周的可行性,給予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孕34周后發病者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終止妊娠時機。分娩方式選擇需綜合評估宮頸條件、胎兒狀況及母體并發癥情況。
患者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適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保證每日8小時睡眠并采取左側臥位休息,避免情緒波動及劇烈活動。自數胎動每日3次、每次1小時,出現頭痛、視物模糊、上腹痛或胎動異常時需即刻就診。產后仍需持續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部分患者可能轉為永久性高血壓需長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