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視可通過視覺訓練、佩戴矯正眼鏡、注射肉毒素、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疾病可能與眼外肌發育異常、屈光不正、神經系統缺陷、遺傳因素、產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眼球偏斜、復視、代償性頭位等癥狀。
1、視覺訓練:通過遮蓋療法、雙眼視功能訓練等方法刺激弱視眼發育,改善雙眼協調性。適合輕度斜視或術后輔助治療,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長期堅持。
2、矯正眼鏡: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視需佩戴凸透鏡、凹透鏡或棱鏡矯正。高度遠視患者配鏡后可能完全矯正斜視,需每半年復查屈光度變化。
3、肉毒素注射:向特定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暫時麻痹肌肉,適用于小角度斜視或手術禁忌者。效果維持3-6個月,可能需重復注射。
4、顯微手術:通過眼外肌后徙術、縮短術等調整肌肉附著點位置。全麻下操作,術后可能出現過矯/欠矯,約20%患者需二次手術。
5、綜合治療:復雜病例需聯合屈光矯正、弱視治療和手術干預。術前需完善同視機檢查、眼球運動評估,術后配合雙眼視功能重建訓練。
先天性斜視患者應保證每日戶外活動2小時,補充維生素A、D及葉黃素,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3歲前是視覺發育關鍵期,建議每3個月進行專科隨訪,6歲后治療效果隨年齡增長遞減。合并神經系統異常者需同步進行康復訓練,遺傳性斜視家庭應進行基因檢測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