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結膜炎可通過接觸傳播傳染給他人,常見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患者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或化妝品、污染的手部觸摸眼睛等。
1、接觸傳播:
病原體通過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枕頭等物品間接傳播。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常見致病菌可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接觸后未洗手揉眼易導致感染。建議患者使用獨立洗漱用品,接觸眼部后徹底清潔雙手。
2、飛沫傳播:
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可能攜帶病原體,近距離接觸時可通過黏膜感染。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在密閉環境中傳播風險較高。患者應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尤其避免與嬰幼兒密切接觸。
3、母嬰傳播:
新生兒經產道分娩時可能感染淋球菌或衣原體,表現為出生后2-5天出現膿性分泌物。孕婦需進行產前篩查,嬰兒出生后立即使用紅霉素眼膏預防。哺乳期母親患病時應避免嬰兒接觸面部。
4、公共設施傳播:
游泳池、健身房等潮濕環境易傳播綠膿桿菌,患者應暫停使用公共浴池。隱形眼鏡護理液污染可引發棘阿米巴原蟲合并感染,需每日更換鏡盒并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5、免疫力低下易感:
糖尿病或HIV感染者更易發生重癥感染,可能伴隨角膜潰瘍、視力下降等癥狀。此類人群接觸患者后需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預防,出現畏光流淚癥狀應及時眼科就診。
患者應堅持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莫西沙星眼膏等藥物完成7-10天療程,癥狀消退后繼續用藥3天防止復發。居家期間每日煮沸消毒毛巾,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佩戴太陽鏡減少光線刺激。恢復期可進行眼球轉動訓練促進血液循環,游泳等公共場所活動建議癥狀完全消失1周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