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喝酒確實會增加肝癌風險。酒精在肝臟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乙醛等有毒物質,長期積累可引發肝細胞損傷,逐步發展為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最終可能誘發肝癌。
肝臟是酒精代謝的主要器官,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肝細胞反復受損和修復。初期可能僅表現為酒精性脂肪肝,此時肝臟功能尚可代償;隨著飲酒量增加和時間延長,可能進展為酒精性肝炎,出現肝功能異常;若持續飲酒,肝臟組織會逐漸纖維化形成肝硬化,此時肝癌風險顯著升高。臨床數據顯示,每日攝入酒精超過40克的男性或20克的女性,肝癌發生率較常人高出數倍。
1、酒精性肝病的發展階段:
酒精性肝病通常經歷三個階段發展。第一階段為單純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僅感乏力或右上腹不適,肝功能檢查可見轉氨酶輕度升高;第二階段為酒精性肝炎,可能出現黃疸、腹水等癥狀,肝功能明顯異常;第三階段為肝硬化,此時肝臟結構已發生不可逆改變,可能出現門靜脈高壓、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每個階段的進展速度因人而異,但持續飲酒會加速病情惡化。
2、肝癌的高危因素:
除酒精外,肝癌發生還與多種因素相關。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亞洲人群肝癌的主要誘因;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也具有強致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同樣會增加肝癌風險。這些因素若與長期飲酒疊加,肝癌風險會成倍增加。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飲酒量。
預防肝癌需從控制飲酒開始,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日常飲食應多攝入新鮮蔬果、全谷物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規律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體重和代謝功能,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進行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檢查,肝炎病毒攜帶者需每半年監測一次。出現不明原因消瘦、肝區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