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傳播疾病STDs主要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和真菌性感染四類,常見類型包括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艾滋病及陰道滴蟲病等。
1、細菌性感染:
細菌性性傳播疾病由細菌病原體引起,淋病和梅毒是典型代表。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導致,表現為尿道或宮頸膿性分泌物;梅毒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病程分為一期硬下疳、二期皮疹和三期內臟損害。早期可通過抗生素如青霉素治療,延誤可能引發神經系統或心血管并發癥。
2、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傳播疾病包括艾滋病HIV、生殖器皰疹HSV-2和尖銳濕疣HPV。HIV破壞免疫系統,需終身抗病毒治療;HSV-2引起反復發作的疼痛性水皰;高危型HPV與宮頸癌相關。此類疾病無法根治,但可通過藥物控制癥狀和傳播風險。
3、寄生蟲性感染:
陰道滴蟲病由陰道毛滴蟲寄生引起,表現為泡沫狀陰道分泌物和瘙癢,通過甲硝唑類藥物可治愈。陰虱病則通過體表寄生蟲傳播,需局部殺蟲處理。這類感染通常不危及生命但易復發。
4、真菌性感染:
念珠菌性陰道炎屬于機會性真菌感染,常見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現為豆腐渣樣白帶和灼痛。抗真菌藥物如克霉唑栓劑可有效治療。真菌感染雖不屬于典型性病,但可通過性接觸傳播。
5、其他特殊類型:
軟下疳杜克雷嗜血桿菌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腫LGV屬于區域性流行疾病。軟下疳表現為生殖器潰瘍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LGV可導致淋巴系統破壞。這類疾病需特定抗生素方案,早期診斷是關鍵。
預防性傳播疾病需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定期篩查和單一性伴侶原則。出現尿道分泌物、生殖器潰瘍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日常注意生殖器清潔,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物品。疫苗接種如HPV疫苗可預防部分病毒性感染,高危人群建議每3-6個月進行HIV/梅毒檢測。治療期間需遵醫囑完成全程用藥,性伴侶應同步檢查治療以阻斷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