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皮質腺瘤確診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激素檢測和功能試驗等綜合評估,主要檢查項目包括腎上腺CT平掃+增強、血漿皮質醇節律測定、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檢測、地塞米松抑制試驗、腎上腺靜脈采血。
1、腎上腺CT:
腎上腺CT平掃及增強是定位診斷的金標準,可清晰顯示腫瘤位置、大小及血供情況。典型皮質腺瘤表現為單側腎上腺類圓形低密度影,增強掃描呈輕度強化,CT值常低于10HU。需與腎上腺增生、轉移瘤等鑒別,惡性征象包括直徑大于4厘米、邊界不清或伴淋巴結腫大。
2、皮質醇節律:
血漿皮質醇晝夜節律測定是功能評估的關鍵。正常人晨8時皮質醇達峰值,午夜降至低谷。皮質腺瘤患者節律消失,表現為夜間皮質醇水平異常升高。采樣需在靜息狀態下完成,避免應激干擾結果,連續監測3天可提高準確性。
3、尿游離皮質醇:
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檢測反映皮質醇整體分泌量,診斷敏感性達95%。患者需完整收集24小時尿液,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波動。庫欣綜合征患者數值常超過正常值3-4倍,但需排除妊娠、抑郁癥等假陽性情況。
4、地塞米松試驗:
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鑒別ACTH依賴性皮質醇增多癥。正常人服藥后血皮質醇可被抑制至50nmol/L以下,而腎上腺腺瘤因自主分泌不被抑制。大劑量試驗則用于定位病因,垂體性庫欣病多數能被抑制。
5、腎上腺靜脈采血:
對于影像學不明確的病例,選擇性腎上腺靜脈采血能直接測定兩側腎上腺激素梯度。操作需在介入放射科進行,技術難度較高但特異性強,可區分單側腺瘤與雙側增生,術前定位準確率達90%以上。
確診后建議低鹽低糖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3克以內,避免高皮質醇血癥引發的水鈉潴留。適度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選擇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術后患者需定期復查激素水平和腎上腺CT,監測對側腎上腺功能恢復情況。長期隨訪中注意血壓、血糖管理,警惕代謝綜合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