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通常不建議進行腹部CT檢查。CT檢查涉及電離輻射,可能對胎兒發(fā)育造成潛在風險,尤其在妊娠早期器官形成階段更為敏感。臨床決策需權衡檢查必要性與風險,主要考慮因素包括輻射劑量、孕周、替代檢查方式等。
1、輻射風險:
腹部CT的輻射劑量約為10-50毫西弗,遠高于普通X線檢查。妊娠早期前12周胎兒對輻射最敏感,可能增加流產或先天畸形風險。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建議,孕婦非必要不接觸超過1毫西弗的醫(yī)療輻射。
2、孕周影響:
妊娠不同階段風險差異顯著。孕早期輻射暴露可能導致胚胎停育或結構畸形,孕中期后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但即使孕晚期,仍需謹慎評估,因胎兒持續(xù)發(fā)育中仍存在潛在長期效應。
3、替代檢查:
超聲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更安全的替代方案。超聲無輻射且可重復使用,適用于多數腹部評估;MRI雖無電離輻射,但需避免使用釓對比劑。這兩種方式均為妊娠期首選影像學檢查。
4、緊急情況:
當疑似危及生命的急腹癥如闌尾炎、內臟破裂時,經多學科會診后可考慮CT檢查。此時需采用低劑量方案,對腹部進行鉛屏蔽,并記錄輻射劑量以便后續(xù)胎兒風險評估。
5、知情同意:
實施檢查前需充分告知風險,簽署特殊知情同意書。內容包括潛在致畸性、致癌性及發(fā)育遲緩可能性,同時需記錄檢查指征、輻射劑量及防護措施,為后續(xù)產前診斷提供依據。
對于必須接受影像學檢查的孕婦,建議選擇專業(yè)婦產醫(yī)院進行,檢查后加強產前監(jiān)測如詳細超聲排查畸形。日常避免接觸其他輻射源如X光安檢,保持均衡飲食補充葉酸等營養(yǎng)素,適當進行低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促進血液循環(huán)。若出現腹痛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優(yōu)先考慮超聲檢查評估胎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