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可能由房顫血栓脫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心臟瓣膜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劇烈腹痛、惡心嘔吐、血便等癥狀。
突發臍周或上腹部刀割樣疼痛是典型首發癥狀,疼痛程度與腸缺血進展速度相關。早期腹膜刺激征不明顯,易被誤診為胃腸炎,但止痛藥難以緩解。伴隨腸鳴音亢進或消失,約6-12小時后可能出現麻痹性腸梗阻。
缺血性腸黏膜壞死導致便血或嘔血,糞便呈暗紅色或柏油樣。出血量反映腸壁損傷程度,嚴重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D-二聚體顯著升高提示血栓形成。
隨著腸管廣泛壞死,大量炎癥介質釋放引發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四肢濕冷、意識模糊等表現。乳酸水平超過4mmol/L預示預后不良,需緊急血管重建手術干預。
腸壁透壁性壞死后細菌移位導致體溫升高,可達38.5℃以上。腹部進行性膨隆伴肌緊張,CT顯示腸系膜靜脈積氣或門靜脈氣體。此時需警惕腸穿孔風險,死亡率高達70%。
無氧代謝產物堆積引發嚴重酸中毒,動脈血氣顯示pH值低于7.2。患者呼吸深快伴心律失常,血鉀濃度異常升高可導致心臟驟停。需緊急行血液凈化及血管造影檢查。
發病初期建議禁食并靜脈補液,確診后需立即進行導管取栓或腸系膜動脈搭橋手術。恢復期選擇低脂高纖維飲食,逐步增加鮭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血管超聲監測血流情況。出現持續腹痛或體重下降需警惕短腸綜合征等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