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病可能導致肝癌。長期感染肝吸蟲會引發慢性膽管炎、肝纖維化,進而增加膽管細胞癌的風險。
1、肝吸蟲病與肝癌的關聯:
肝吸蟲主要寄生在肝膽管內,蟲體及其代謝產物會持續刺激膽管上皮細胞,導致慢性炎癥和纖維化。長期反復感染可能誘發膽管細胞癌,這是肝癌的一種類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肝吸蟲病高發地區的膽管細胞癌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地區。
2、肝吸蟲病的病理發展過程:
感染初期可能僅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痛等輕微癥狀。隨著病程進展,膽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出現黃疸、肝區疼痛。晚期可形成膽汁性肝硬化,肝臟功能嚴重受損。膽管上皮細胞在長期炎癥刺激下可能發生惡性轉化。
3、預防與治療措施: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蝦是預防關鍵。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驅蟲藥物,嚴重病例可能需要手術解除膽道梗阻。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肝臟病變,感染后應及時治療以阻斷病情進展。
日常飲食應注意徹底加熱水產,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感染高風險地區居民應定期進行糞便檢查。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處理生鮮食材后及時洗手。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A、C的食物有助于維護肝膽健康。出現持續腹痛、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