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產可通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等藥物實現。藥物流產通常由意外妊娠、胚胎發育異常等因素引起。
米非司酮是一種抗孕激素藥物,通過阻斷孕酮受體使子宮內膜脫落。該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空腹服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痛。服藥后需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出血量超過月經量兩倍需及時就醫。
米索前列醇屬于前列腺素類藥物,能促進子宮收縮排出胚胎組織。通常在米非司酮服用后24-48小時使用,可能引發劇烈宮縮痛和腹瀉。用藥后需臥床休息,準備衛生巾記錄出血量。
甲氨蝶呤通過抑制滋養細胞增殖終止妊娠,多用于異位妊娠的保守治療。用藥后需定期監測血HCG水平,可能出現口腔潰瘍、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治療期間需嚴格避孕,避免陽光暴曬。
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藥物流產過程中的疼痛。疼痛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發熱需警惕感染風險。用藥期間禁止飲酒,避免與其他鎮痛藥聯用。
多西環素、甲硝唑等抗生素用于預防流產后宮腔感染。藥物流產后兩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出現發熱、異常分泌物需及時復診。抗生素需足療程服用,避免隨意停藥導致耐藥性。
藥物流產后建議攝入富含鐵質的動物肝臟、菠菜等食物,配合適量散步促進宮腔淤血排出。兩周后需復查超聲確認流產是否完全,期間出現頭暈、心慌等貧血癥狀可服用復方阿膠漿等補血藥物。嚴格遵醫囑用藥并做好避孕措施,六個月內避免重復藥物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