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化療后可通過手術切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中醫藥調理、營養支持等方式提高治愈率。結腸癌預后與分期、病理類型、基因突變等因素相關,晚期患者通常表現為便血、腸梗阻、體重下降等癥狀。
根治性手術是早期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術后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對于局部進展期患者,新輔助化療后行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等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手術需結合術中快速病理評估淋巴結轉移情況。
針對RAS野生型患者可使用西妥昔單抗聯合FOLFOX方案,BRAF V600E突變者適用維莫非尼聯合伊立替康。抗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能抑制腫瘤微環境血供,需監測高血壓和蛋白尿等不良反應。基因檢測對個體化用藥具有指導價值。
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患者對帕博利珠單抗響應率超過50%,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可用于dMMR型晚期結腸癌的二線治療。免疫相關不良反應需警惕結腸炎和垂體炎,治療前應進行TMB和PD-L1檢測。
化療期間可用黃芪注射液減輕骨髓抑制,康萊特膠囊改善癌性疲勞。辨證施治中氣陰兩虛型選用生脈飲加減,脾虛濕困型采用參苓白術散。針灸足三里穴能緩解奧沙利鉑所致神經毒性。
每日需保證1.2-1.5g/kg蛋白質攝入,優先選擇三文魚、雞蛋清等優質蛋白。短肽型腸內營養粉可改善術后吸收障礙,ω-3脂肪酸能降低化療相關性肝損傷。營養風險篩查2002量表應每周評估一次。
結腸癌患者化療后需堅持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每日補充維生素D 800IU。有氧運動建議采用每周150分鐘的快走或游泳,阻力訓練可選用彈力帶鍛煉。定期復查CEA和腹部CT,造口護理需使用防漏膏和皮膚保護膜。心理干預推薦正念減壓療法,睡眠障礙者可嘗試褪黑素調節晝夜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