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很多患者一般都會選擇自行購買感冒藥來緩解感冒癥狀。但對于肝病患者服用“感冒藥”可能引起重度的肝損傷,所以應慎選感冒藥。
許多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是感冒藥物發揮作用的主要成分。對大多數人來說,過量攝入對乙酰氨基酚才會導致肝損害,成人單劑中毒量最低為7克,最高為15克,劑量達250~300mg/kg時,將引起致命性肝壞死;但是,對一些先天性及獲得性(如肝功能不全者等)易感性人群,即使治療劑量亦可能引起毒性反應,有文獻報道乙酰氨基酚是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原因,該藥也是導致藥物性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議肝病朋友最好不要亂服用藥物。如果感冒發燒癥狀較重,確實需要服用感冒藥,在選用任何藥物之前都要慎重考慮是否會對肝臟造成損傷,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在用藥時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要亂服用含有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藥,尤其對于活動期慢性肝病患者,服藥時一定要更加謹慎,最好在肝病??漆t生的指導下使用,不然小感冒藥會隨時變成您身邊的“殺手”。
常有的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西藥藥物很多,如泰諾酚麻美敏片、泰克膠囊、達諾片、白加黑片、百服寧、氨酚曲麻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中西藥復方制劑如速感寧膠囊、感冒靈膠囊、維C銀翹片、三九感冒沖劑、感特靈等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最簡單,可靠的識別辦法是仔細閱讀藥物的說明書。
如果有肝病患者不慎服用了此類的藥物,那么,怎么識別中毒癥狀呢?
一般來說對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表現可分3個階段:
第1期:服藥24小時內出現惡心、嘔吐、厭食、出汗、面色蒼白、周身不適、精神不振,但部分人也可無任何癥狀,此期肝功能正常,輕度中毒者經歷此期后可逐漸痊愈。
第2期:(24~72h)隱匿期:第1期癥狀可以減輕或消失,如有肝損害,會出現肝區疼痛不適,皮膚、眼睛、小便發黃,化驗膽紅素,轉氨酶升高、凝血酶時間延長。
第3期:(72~96h)充分進展期:皮膚黃進一步加重,可出現皮疹或出血點、重新出現無力、惡心、嘔吐、厭食等癥狀。一般來說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害發展比較迅速,短期內可以發展為肝衰竭,如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有一部分患者可以恢復。
因此對于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物,萬一服用此類藥物,應提高警惕,早期識別中毒癥狀,及早治療,避免因小失大,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