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可通過馬應龍痔瘡膏、地奧司明片、復方角菜酸酯栓等藥物治療,通常由久坐久站、便秘、妊娠、靜脈曲張、炎癥刺激等原因引起。
1、外用藥膏:
馬應龍痔瘡膏含麝香、冰片等成分,能緩解腫脹疼痛;復方角菜酸酯栓通過形成保護膜減少摩擦。使用時需清潔患處,每日1-2次,孕婦慎用含麝香制劑。
2、口服藥物:
地奧司明片改善靜脈張力減輕出血,草木犀流浸液片抗炎消腫。口服藥需配合飲食調節,避免與抗凝藥物同服,肝功能異常者需監測。
3、栓劑治療:
普濟痔瘡栓含熊膽粉清熱解毒,太寧栓含利多卡因快速止痛。使用前溫水坐浴軟化黏膜,置入時避免用力過度造成二次損傷。
4、靜脈增強劑:
羥苯磺酸鈣膠囊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七葉皂苷鈉片促進淋巴回流。適用于血栓性外痔急性期,可能引起輕微胃腸道反應。
5、中藥調理:
槐角丸清熱涼血,化痔丸活血化瘀。中藥需辨證施治,濕熱型選用地榆槐角丸,氣滯血瘀型配合針灸承山穴。
日常增加芹菜、火龍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每日提肛運動3組每組20次,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避免連續久坐超過2小時,選擇中間有凹陷的痔瘡坐墊。急性發作期可用無花果葉煎湯熏洗,若出現噴射狀出血或嵌頓需及時肛腸科就診。長期用藥無效者考慮膠圈套扎或PPH手術,術后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