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術可通過小梁切除術、引流閥植入術等方式控制病情發展,但無法徹底根治。青光眼通常由房水循環障礙、視神經損傷等因素引起,需長期隨訪管理。
1、手術目標:
青光眼手術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壓而非治愈疾病。通過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如小梁切除術或植入引流裝置如Ahmed青光眼引流閥,延緩視神經進一步損傷。術后仍需配合藥物控制殘余眼壓波動。
2、術后管理:
術后需定期監測眼壓、視野及視神經形態。約30%患者術后可能出現濾過泡瘢痕化導致眼壓回升,需進行抗瘢痕治療或二次手術。長期使用前列腺素類藥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體阻滯劑如噻嗎洛爾可輔助維持療效。
3、神經保護:
即使眼壓控制理想,已受損的視神經纖維不可逆。補充葉黃素、維生素B族等神經營養素,避免劇烈運動及暗環境久留,有助于減緩剩余神經細胞凋亡。
4、伴隨癥狀:
晚期青光眼可能與視盤凹陷加深、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有關,通常表現為視野缺損、辨色力下降。需聯合視野計、OCT檢查評估進展,必要時采用睫狀體光凝術減少房水生成。
5、生活干預:
控制咖啡因攝入量每日不超過200mg,練習深呼吸緩解精神緊張。建議選擇游泳、散步等低沖擊運動,避免倒立、舉重等可能升高眼壓的活動。
術后飲食應增加深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藍和深海魚類三文魚攝入,補充ω-3脂肪酸。建立每日眼壓自測習慣,使用非接觸式眼壓計監測晨起、睡前數值。避免長時間低頭操作手機,睡眠時墊高枕頭15-20度有助于房水回流。每3-6個月進行眼底照相和視野檢查,動態評估視功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