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嘴唇發紫可通過保暖、調整喂養姿勢、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治療、醫療干預等方式改善。該癥狀可能由環境寒冷、喂養不當、呼吸道阻塞、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暖處理:
寒冷刺激導致外周血管收縮時,需將室溫維持在24-26℃,用包被包裹嬰兒軀干,避免使用電熱毯或過熱燙傷。早產兒可采用袋鼠式護理,皮膚接觸有助于穩定體溫。
2、喂養姿勢調整:
哺乳時嬰兒頭部應高于胃部,喂奶后豎抱拍嗝15分鐘。人工喂養需選擇合適流速奶嘴,避免嗆奶引發窒息。出現嗆咳立即停止喂養,側臥清理口腔分泌物。
3、呼吸道管理:
鼻腔分泌物堵塞時,用生理鹽水滴鼻后使用吸鼻器清理。睡眠時采用仰臥位,避免衣物遮蓋口鼻。出現呼吸暫停立即彈足底刺激,無效時需氣囊面罩通氣。
4、氧療支持:
血氧飽和度低于90%需給予頭罩吸氧,氧濃度控制在30-40%。持續性青紫需檢測動脈血氣,必要時使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高危者需嚴格控制氧療指征。
5、疾病排查:
心臟超聲可診斷法洛四聯癥等先心病,表現為喂養困難、發育遲緩等癥狀。肺部感染需進行胸片檢查,常見病原體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嚴重者需靜脈注射抗生素。
日常注意觀察嬰兒呼吸頻率、肌張力及反應靈敏度,記錄每日攝奶量及大小便次數。母乳喂養母親需保證鈣鐵鋅攝入,適量進食牛肉、菠菜、核桃等食物。出現持續青紫、拒奶或抽搐等表現需急診處理,轉運過程中保持氣道開放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