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萎縮可通過婦科檢查、激素水平檢測、組織病理學檢查、陰道分泌物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式明確診斷。
醫生通過視診和觸診評估外陰皮膚彈性、色澤及黏膜厚度變化,觀察是否存在萎縮性皮炎、皸裂或粘連。檢查時需注意排除外陰白斑、硬化性苔蘚等類似表現的疾病,必要時使用醋酸白試驗輔助鑒別。
抽取靜脈血檢測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等指標,明確是否因絕經期雌激素下降導致外陰萎縮。該檢查需在月經周期特定時間進行,結果異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衰退或內分泌疾病。
對外陰可疑病變區域進行活檢,通過顯微鏡觀察表皮厚度、膠原纖維排列及炎性細胞浸潤情況。該方法可確診萎縮性外陰炎、硬化性苔蘚等疾病,檢查前需局部麻醉。
采集陰道分泌物進行pH值測定、胺試驗及顯微鏡檢,判斷是否合并細菌性陰道病或念珠菌感染。檢查前24小時應避免性生活及陰道沖洗,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盆腔超聲或MRI用于評估生殖系統結構變化,排除腫瘤壓迫或先天性發育異常。超聲檢查無創便捷,MRI則能清晰顯示軟組織萎縮程度,適合復雜病例的進一步評估。
日常護理建議穿著純棉透氣內褲,避免使用堿性洗劑清潔外陰。飲食可增加大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血液循環。若出現外陰瘙癢、性交疼痛等癥狀持續加重,需及時復查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