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痛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局部外用藥、肌肉松弛劑等方式緩解,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運動損傷、肥胖或痛風性關節炎等因素引起。
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藥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足跟部炎癥反應和疼痛。適用于急性發作期,但需注意胃腸道刺激風險,連續使用不超過3-5天。
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通過皮膚吸收減少全身副作用。每日涂抹2-3次配合按摩,對輕度足底筋膜炎效果顯著。
鹽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可緩解足部肌肉痙攣性疼痛,尤其適用于長時間行走或運動后的小腿三頭肌緊張導致的牽涉痛。需避免與鎮靜類藥物同用。
若由尿酸結晶沉積引發,秋水仙堿能快速控制痛風急性發作,別嘌醇片可長期調節尿酸水平。用藥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每日飲水量保持2000ml以上。
維生素D3聯合鈣劑可改善跟骨骨質疏松,氨基葡萄糖有助于修復軟骨損傷。需持續補充3-6個月,配合陽光照射促進鈣質吸收。
足跟疼痛期間建議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每日用網球滾動按摩足底10分鐘。飲食增加三文魚、核桃等抗炎食物,控制精制糖攝入以減輕炎癥反應。夜間穿戴足弓支具保持肌腱拉伸,選擇硬底鞋墊分散壓力,若持續疼痛超過兩周需進行超聲或MRI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