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癌的臨床表現可能由異常出血、陰道分泌物改變、排尿異常、盆腔疼痛、局部腫塊或潰瘍等癥狀引起。
非經期陰道出血或絕經后出血是常見早期癥狀,可能表現為點滴出血或大量出血。出血常與腫瘤表面血管破裂或組織壞死有關,性交后出血需高度警惕。伴隨癥狀包括貧血、乏力,需與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病變鑒別。
陰道排液增多呈水樣、血性或惡臭膿性,可能與腫瘤壞死繼發感染有關。晚期患者分泌物可混有壞死組織碎片,常伴有外陰瘙癢或灼熱感。需注意與細菌性陰道病等炎癥性疾病區分。
腫瘤侵犯膀胱或尿道時可出現尿頻、尿痛、血尿,晚期可能出現尿失禁或排尿困難。約15%患者初診時已有泌尿系統侵犯,可伴隨腰背部放射性疼痛或腎積水癥狀。
中晚期患者出現持續性鈍痛或性交痛,腫瘤侵犯神經或盆腔組織時疼痛加劇。疼痛多位于下腹、會陰或骶尾部,可能放射至大腿內側,常伴有排便習慣改變或里急后重感。
陰道壁可見菜花樣腫物、潰瘍或硬結,表面易出血。晚期腫瘤可向宮頸、外陰或直腸浸潤,形成瘺管時出現陰道排氣排便。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時可觸及無痛性腫大結節。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棉質透氣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飲食建議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出現持續癥狀應及時進行陰道鏡活檢,確診后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化療方案,早期病例預后相對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