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服用感冒藥確實可能引發暴發性肝衰竭。感冒藥中常見的成分如對乙酰氨基酚,在正常劑量下是安全的,但過量使用會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導致肝衰竭。
對乙酰氨基酚是許多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具有解熱鎮痛的作用。在推薦劑量內,肝臟可以將其代謝為無毒物質并排出體外。然而,當攝入量超過肝臟的代謝能力時,過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會轉化為有毒的代謝產物,直接損傷肝細胞,進而引發急性肝損傷,嚴重時可發展為暴發性肝衰竭。暴發性肝衰竭是一種急性的、嚴重的肝臟功能喪失,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對乙酰氨基酚,其他感冒藥成分如非甾體抗炎藥、抗組胺藥等,過量使用也可能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長期或過量使用這些藥物,會增加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尤其是在肝功能本身不佳或存在其他肝臟疾病的情況下,風險更高。
預防過量服用感冒藥的關鍵在于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或醫生的建議使用,避免自行增加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或眼睛發黃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肝功能檢查。對于已經發生肝損傷的患者,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并根據病情進行相應的治療,如使用解毒劑、保肝藥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飲酒等,有助于維護肝臟健康。同時,定期體檢,尤其是肝功能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的肝臟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