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斜視可通過視覺訓練、佩戴矯正眼鏡、遮蓋療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斜視可能與屈光不正、眼外肌發育異常、神經系統疾病、遺傳因素、外傷等因素有關。
1、視覺訓練:
針對調節性斜視或輕度斜視,通過眼球運動訓練、集合訓練等方法增強雙眼協調能力。常用訓練工具包括聚散球、紅綠濾光片等,需在專業視光師指導下每日練習15-20分鐘,持續3-6個月可改善眼位偏斜。
2、矯正眼鏡:
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視需驗配凹透鏡或凸透鏡矯正近視、遠視。高度散光者需配戴柱鏡片,部分患者需配合三棱鏡矯正復視。眼鏡需全天佩戴并每半年復查屈光度,約40%屈光性斜視通過光學矯正可痊愈。
3、遮蓋療法:
單眼斜視伴隨弱視時,采用遮蓋優勢眼強迫弱視眼使用。根據年齡選擇2-6小時/天的遮蓋時長,配合精細目力訓練如穿珠子、描畫等。需每月監測視力變化,持續治療至雙眼視力平衡,通常需要6-24個月。
4、藥物治療:
急性共同性斜視可短期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調節眼肌張力,間歇性外斜視可用阿托品滴眼液抑制調節。神經麻痹性斜視需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1,合并癲癇者需配合抗驚厥藥物控制原發病。
5、手術治療:
先天性眼肌麻痹或斜視度>20需行眼外肌縮短術、后徙術調整肌肉附著點。復雜斜視可能聯合多條肌肉手術,術后需配合雙眼視功能重建訓練。手術適宜年齡為2-6歲,成功率約70-85%,部分病例需二次手術矯正殘余斜視。
斜視患兒日常需保證每日2小時戶外活動,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藍莓等食物。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每20分鐘眺望6米外景物20秒。定期眼科復查視力、眼位及立體視功能,6歲前是視覺發育關鍵期,早期規范治療多數可獲得功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