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皰瘡可通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抗生素、局部外用藥物等方式治療。天皰瘡通常由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藥物反應、感染因素、腫瘤等因素引起。
潑尼松、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是天皰瘡的一線治療藥物,通過抑制免疫系統活性減少抗體對皮膚黏膜的攻擊。長期使用需監測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用藥方案需根據病情逐漸減量。
硫唑嘌呤、環磷酰胺、嗎替麥考酚酯等藥物可協同激素增強療效,適用于頑固性病例。這類藥物通過干擾淋巴細胞增殖降低自身抗體產生,使用期間需定期檢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利妥昔單抗、奧馬珠單抗等靶向藥物能特異性抑制B細胞功能,對傳統治療無效的重癥患者效果顯著。治療前需篩查乙肝病毒,輸注過程中可能出現發熱、寒戰等輸液反應。
頭孢類、喹諾酮類抗生素用于預防繼發感染,天皰瘡患者皮膚屏障破壞后易并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出現膿性分泌物、發熱時需及時進行細菌培養指導用藥。
含碘伏的消毒液清洗創面后,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較大皰液可無菌抽吸。疼痛明顯時使用利多卡因凝膠,口腔糜爛可用康復新液含漱促進黏膜修復。
天皰瘡患者日常需選擇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補充丟失的蛋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口腔潰瘍。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皮損愈合期可進行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定期復查調整用藥方案,突發高熱或皮損擴散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