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盲腸炎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抗生素治療、靜脈補液、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等方式治療。急性盲腸炎通常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淋巴濾泡增生、糞石嵌頓、腸道寄生蟲等因素引起。
1、禁食胃腸減壓:急性期需立即禁食以減少腸道蠕動,降低穿孔風險。胃腸減壓通過鼻胃管抽吸胃內容物緩解腹脹,同時靜脈補充葡萄糖電解質維持水鹽平衡。護理期間需監測腹痛變化及腸鳴音恢復情況。
2、抗生素治療:頭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廣譜抗生素可控制腸道菌群感染。用藥需覆蓋厭氧菌及革蘭陰性菌,療程通常持續5-7天。治療期間需觀察體溫及血常規指標變化。
3、靜脈補液:每日輸注2000-3000ml生理鹽水或平衡液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者需補充氯化鉀,伴發熱患者需增加補液量。補液速度應根據尿量及中心靜脈壓調整。
4、腹腔鏡手術:適用于單純性闌尾炎,通過3個穿刺孔完成闌尾切除。手術創傷小,術后24小時可恢復飲食。需警惕二氧化碳氣腹導致的肩部放射痛。
5、開腹手術:適用于化膿穿孔性闌尾炎,切口多選擇麥氏點斜切口。術中需徹底沖洗腹腔,放置引流管。術后需預防切口感染及腸粘連,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恢復期需漸進式增加米粥、爛面條等低渣飲食,避免豆類及高纖維食物刺激腸道。術后兩周內限制跑步、跳躍等劇烈運動,可進行散步促進腸蠕動。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并觀察紅腫滲液情況,體溫超過38℃需及時復查血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