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患者復查時需重點檢查婦科超聲、腫瘤標志物、胸部CT、盆腔MRI及陰道細胞學涂片五項核心項目。
1、婦科超聲:
經陰道超聲可直觀觀察子宮內膜厚度、宮腔形態及肌層浸潤情況,對早期復發灶檢出敏感度達80%以上。檢查時需避開月經期,測量子宮內膜厚度超過4毫米需警惕復發可能。
2、腫瘤標志物:
CA125和HE4是子宮內膜癌監測的主要血清標志物,CA125水平持續升高提示腹膜或卵巢轉移風險。復查時需動態觀察指標變化,聯合檢測可提高準確率至75%。
3、胸部CT:
用于篩查肺轉移灶,早期肺轉移多表現為粟粒樣結節。低劑量螺旋CT能檢出3毫米以上病灶,對晚期患者應每6個月檢查一次。
4、盆腔MRI:
增強MRI可清晰顯示局部復發灶與周圍組織關系,對淋巴結轉移診斷準確率達90%。彌散加權成像能鑒別術后瘢痕與腫瘤組織。
5、陰道細胞學:
通過采集陰道頂端脫落細胞檢測癌細胞,對陰道殘端復發有預警作用。檢查前24小時需避免陰道沖洗或同房。
復查期間建議保持均衡飲食,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及適量優質蛋白,可選用燕麥、深海魚等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同時需監測血壓血糖,控制體重在BMI24以下。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盆腔疼痛等癥狀時應立即就診。術后兩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2-5年每6個月復查,5年后可每年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