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使用的是艾草制成的艾條或艾絨。艾草經過晾曬、搗碎、篩選等工序后制成艾絨,燃燒時產生的溫熱效應能滲透皮膚,達到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效果。
艾草與艾蒿同屬菊科植物,但艾灸專用品種為艾草Artemisia argyi,其葉片較厚、絨毛豐富,燃燒時熱力持久均勻。艾蒿Artemisia indica葉片較薄,含油量低,不適合制作艾絨。傳統中醫選用艾草因其辛溫特性,能增強氣血運行,對寒濕痹痛、宮寒腹痛等癥有調理作用。
艾草與艾蒿同屬菊科植物,但艾灸專用品種為艾草Artemisia argyi,其葉片較厚、絨毛豐富,燃燒時熱力持久均勻。艾蒿Artemisia indica葉片較薄,含油量低,不適合制作艾絨。傳統中醫選用艾草因其辛溫特性,能增強氣血運行,對寒濕痹痛、宮寒腹痛等癥有調理作用。
使用艾灸時需注意室內通風,避免燙傷皮膚。孕婦腹部、大血管處及皮膚破損部位禁用。艾灸后適當飲用溫水,兩小時內避免接觸冷水。日常可將艾條存放于陰涼干燥處,防止受潮影響燃燒效果。體質虛熱者應減少艾灸頻次,每次灸療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為宜。